傳承歷史

        竹巴噶舉傳承起源於十一世紀,是藏傳佛教噶舉白派其一派系。噶舉獨特的修持法門包括「那洛巴六法」以及「大手印禪修」,而竹巴噶舉還有特別的 「六平味法」(The Six Equal Tastes)和「七吉祥法」(The Seven Auspicious Teachings)。

        不丹竹巴噶舉的佛法在以前釋迦摩尼佛曾說:過去的印度、不丹、西藏,精通的人、成就的人,他們聞、思、修、佛法經論、密續的修學和教法,一個人可以外有別解脫戒、內有菩薩戒、密有密戒的修行,這是一種很清淨的傳承。而且是從金剛祖師、印度的帝洛巴大師、那洛巴大師、西藏的馬爾巴大師、密勒日巴大師、岡波巴大師等等,傳到巴顛竹巴章巴嘉雷‧依昔多傑大師,有三種只有竹巴噶舉特有的法,特別是灌頂、口傳、教法,及特有的教法由上師傳給弟子一脈相傳、佛子相續的法;正法、口取法、緣起法。如要修持上述任何一種教法,首先必須修持各種前行,以便為靈性之道提供一個適切的背景與有利的環境,使人在通向證悟之道上能夠得圓滿與成功。各種前行的修持包括了思維生命的短暫,輪迴的痛苦,暇滿人身不易得,決心出離世俗,對一切眾生生起慈悲仁愛之心與無盡的菩提心等,即是發弘願要將一切眾生引領至證悟的佛境。唯有藉著這些修持,佛法的基礎才得以建立。

        竹巴噶舉傳承歷史可追溯至偉大的印度覺者帝洛巴,他將其傳承各修持法由其首座門徒那洛巴,沿著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帕莫竹 巴,一直 連續傳至寧千日巴(Lingchen Repa)。寧千日巴曾因特殊的神通力而被稱為西藏的薩拉哈密行尊者(The Tantric Sage Saraha),他也是第一世竹千法王(The 1st Gyalwang Drukpa)章巴嘉雷‧依昔多傑(Tsangpa Gyare Yeshe Dorje)的根本上師。

        竹巴葛舉傳承之創始人──章巴嘉雷‧依昔多傑,除了被確認為是觀世音菩薩、藏王松贊干布及那洛 巴尊者的化身外,據說也是時輪金剛密法(KalachaKra Tantra)內所提及的香巴拉國(The Kingdom of Shambala)第二位法王及密勒日巴如日一般的弟子岡波巴的化身。佛陀曾於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密續(The Manjushri Mula Tantra)中預言:在我(佛陀)浬槃後,一名成就者將以依昔多杰之名,轉世於雪域(西藏),了悟真理,領導世人達到解脫,並廣傳、護持我的教義。歷代竹千法王都是觀世音菩薩及那洛巴尊者的化身。第四世竹巴法王轉世為第一世夏尊法王及第五世竹巴法王。

        夏尊法王是觀世音菩薩轉世及蓮花生大士化身,不但統一不丹,同時也創立了不丹竹巴噶舉傳承法脈,在不丹歷史上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影響力的人,竹巴噶舉的成名是歸於其傳承中以純潔、樸實及苦行的美德,了悟的無數的成就者,以及其傳承深奧、獨特的修持法。竹巴噶舉在全盛時期,成功地把傳承傳播至中國、蒙古、尼泊爾、阿富汗、土耳其、拉達克、印度與不丹,同時,第一世竹千法王住世期間,西藏更流行一句諺語:
一半的藏人是竹巴傳承修持者
一半的竹巴傳承修持者是行乞的苦行者
一半的苦行者是成就者

        按照佛陀與蓮師的授記,第一世夏尊法王薩仲仁波切離開惹龍,於1616年前往不丹。薩仲仁波切開始在靈性與世俗事務上進行統一不丹的大業。改寫了不丹的歷史,為當地帶來和平、安全與穩定。他也是一位宗教人物,一生致力弘揚佛法,尤其是竹巴傳承的教法。他了解到不丹需要有自己的文化身份認同,薩仲仁波切制訂了一套具有不丹特色的宗教典章儀式與西藏僧人的傳統有很大的分別。薩仲仁波切是個影響深遠的領袖,他帶領不丹全國踏上正直的佛法之道,使不丹人全都信奉佛教。他使不丹成為一個主權國家,稱為「竹如」,意即「龍的國土」,有豐富的宗教與文化傳統和獨特的國家身份認同。不丹是世上唯一以大乘佛教作為國教的國家,而「竹如」也被尊為大乘佛教的重鎮。